栏目分类

你的位置:股票期货配资 > 股票期货配资 > 期货配资模式 币圈“分水岭时刻”却遇尴尬!质押的“缺位”令以太坊ETF上市之际蒙受质疑

期货配资模式 币圈“分水岭时刻”却遇尴尬!质押的“缺位”令以太坊ETF上市之际蒙受质疑

发布日期:2024-08-21 08:24    点击次数:122

期货配资模式 币圈“分水岭时刻”却遇尴尬!质押的“缺位”令以太坊ETF上市之际蒙受质疑

  以太币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摆脱比特币的阴影。在美国周二推出与以太币现货价格挂钩的交易所交易基金(ETF)之际,投资者展现出更为谨慎的态度与略带分歧的观点,这与现货比特币ETF问世前的普遍乐观形成鲜明对比。

公告显示,本次协议转让价格为19元/股,股份转让总价款共计约2.4亿元,截至公告日,上述股份尚未办理过户登记。截至6月20日收盘,华辰装备股价为19.74元/股,本次转让价格较当前该公司市价存在小幅折价。

  资产管理公司Gray Digital和资产规模达20亿美元的对冲基金Blackridge Investment Management的首席执行官Nathan Gauvin表示:“这将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激烈。”

  六个月前比特币ETF于今年1月首次亮相,以贝莱德、VanEck和富兰克林邓普顿(Franklin Templeton)为首的九家资产管理公司在美国交易平台上发行了比特币ETF。

  市场普遍预测,以太币ETF将吸引约25%的比特币资金流入,但CoinShares美国资产管理主管史蒂文•麦克卢格(Steven McClurg)预估这一比例仅为10%。

  对一些投资者来说,一个主要问题是SEC排除了“质押”机制,这是以太坊区块链的一个关键特征。

  质押允许以太坊用户通过锁定其以太币以获得奖励,并帮助维护网络安全性。奖励或收益以新铸造的以太币和部分网络交易费用的形式出现。

  根据StakingRewards.com的数据,截至7月22日,质押以太坊的年收益率约为3.12%。质押之所以吸引人,是因为能提高回报。

  按照目前的框架,SEC将只允许ETF持有常规的、未质押的以太币。

  CoinShares的麦克卢格表示:“关注以太币的机构投资者知道,这是有收益的。这与购买债券时的做法相反,就像债券经理说,我要买债券,但不想要票息。”

 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认为,用质押交换代币将被视为一种投资合同,需根据美国证券法进行披露和保障。

  麦克卢格认为,投资者将继续在ETF以外质押以太坊并获益,而不是支付费用并持有ETF。他表示,管理规模超60亿美元的CoinShares对后续发展拭目以待,“我们做出了一个有意识的决定,不参与这一轮未质押以太坊的ETF。”

  Gray Digital的Gauvin认为,质押的以太坊最终将在明年某个时候被纳入ETF,“但此次推出是到达目标的中点。”该公司也未参与此次ETF推出,但保持着密切关注。

  就像一只不含股息的股票

  ETC集团的产品主管Chanchal Smadder回应了CoinShares的McClurg的评论,称持有ETF而缺乏质押收益“就像拥有股票但没有获取股息的权利”。

  ETC集团拥有14亿美元的资产,是德国第一家加密交易所交易产品(ETP,类似于ETF)的发行人,拥有总额为1.5亿美元的质押及未质押的以太币ETP。

  Smadder表示,对质押以太坊ETP的需求高于未质押的ETP,今年迄今已质押基金获得了5100万美元的资金流入,而未质押基金则流出了9500万美元。

  不过,Smadder也指出,以太坊的流动性不足是一个风险,因为验证者或质押者必须排队才能提取抵押的以太坊,完成退出排队的处理时间有时或需八到九天,而“如果没有质押,以太坊就会被解锁,随时可用。”

  帮助扩展以太坊的研发公司Matter Labs的总裁纳纳·穆鲁吉桑(Nana Murugesan)说,以太坊ETF的推出意义并不在于质押,更在于加密货币的“分水岭时刻”。

  Murugesan说,更重要的是,投资者可接触到支持多种资产的区块链,“随着以太币及其采用率的增长,ETF的价值也会随着网络效应而增长。”

  总体而言,投资者一致认为,鉴于以太币的市值较小,只有4240亿美元,而比特币的市值高达1.4万亿美元,因此以太币的流量不太可能接近比特币ETF在第一个交易周捕获的流量。

  Morningstar Direct的数据显示,比特币ETF在头三周的交易中吸引了近70亿美元的资产。截至6月底,ETF已吸引了331亿美元的净流入。

海量资讯、精准解读,尽在新浪财经APP

责任编辑:欧阳名军 期货配资模式



上一篇:股票配资利率 Meta涨超1.5% 探索以数十亿欧元入股雷朋眼镜制造商
下一篇:配资专业炒股 商务部:要逐步建立健全绿色贸易支撑保障体系